太仓祯通物公司
从深圳市交通运输**获悉,为加快促进全市物流业转型升级,深圳拟对2006年制定实施的《深圳市重点物流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做出修订。目前市交委官网已发布《深圳市重点物流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社会各界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于2016年8月17日前反馈。记者由此获悉,深圳重点物流企业认定门槛将明显提高。
对重点物流企业的纳税标准有所提高
据了解,《征求意见稿》仍将全市重点物流企业划分为综合型物流企业和技术服务型物流企业两大类,在注册地、注册资本、纳税额等方面做出了调整。
对比《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修订了原先重点物流企业须“企业总部设在深圳”的条款,而改为要求“企业在深圳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市交委解释称,修订后的条款将更好地侧重反映企业在深圳的纳税情况、运营情况及贡献度。但《征求意见稿》已根据国家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精神,删除了对市重点物流企业在注册资本方面的要求。
《征求意见稿》根据对全市物流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适当提高了对重点物流企业的纳税标准要求。其中,综合性物流企业要求近两年每年在本市交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合计不低于200万元;技术服务型物流企业则要求不低于100万元。而原先对两类物流企业的要求分别是所交纳营业税不低于80万元和30万元。
资产规模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上调五成
较值得关注的是,相比《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市重点物流企业在资产规模、主营业务收入、年利润总额等指标方面,都明显提高了申请门槛。以综合型物流企业为例,其上述三项指标的认定标准,分别由过去的5000万元以上、前两年连续**过1亿元、不低于200万元,提升到了7500万元、1.5亿元以及不低于300万元。
市交委称,目前深圳物流行业总体发展较快,各项经营指标总体向好,其中供应链类管理企业普遍增速较快,基础物流企业经营稳定。2006年~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由543.43亿元增长至1782.7亿元,增幅为228%;社会物流总额由19371亿元增长至35294亿元,增幅为82%。从细分行业来看,供应链管理企业资产规模、利润、税收普遍提高200%以上,基础物流企业相对增幅较小。市交委认为适当提高经营指标体现了物流业高端化发展和市场导向的要求,能真正筛选出市场表现好、转型升级快的重点物流企业。
市重点物流企业需接受年度审核
此外,《征求意见稿》剔除了原先所要求的重点物流企业须具有长期合作**客户、企业银行资信等级为A级以上、具有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等条件。市交委认为,这些条款的删除符合新的发展趋势,例如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正是服务于众多小微主体而兴起,没有必要强制要求企业须服务世界**或**大型客户;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已不局限于银行贷款,各银行企信等级评定标准一般也仅作为自身对企业发放贷款的评价标准,对外没有参考意义等。
《征求建议稿》新增了对企业服务领域方面的要求,以体现**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意图,要求申请成为重点物流企业的,必须从事业务属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物流金融服务、物流平台服务航运衍生服务、物流新兴技术等**鼓励类行业。
从深圳市交委物流发展处了解到,未来深圳重点物流企业的有效期仍拟定为三年,但市物流主管部门将根据重点物流企业的基本条件要求,每年对在有效期内的重点物流企业进行审核,审核不合格的,取消其享受当年度重点物流企业相关政策待遇的资格。重点物流企业有效期满后,相关企业可重新申请认定。但是由于门槛有所提高,预计少数此前认定的市重点物流企业,有可能无法通过审核。
这里的服务质量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应当明确质量管理的层级关系、各部门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通过组织结构的形式将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种协调起来,使其相互配合、相互服服务水平、质量管理的方针和目标、质量保证措施、人力政策以及激励制度等内容,同时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其被企业的全体员工所理解。
可以通过服务网络或传真,电话准时反馈给客户承运货物的到货情况、途中运行情况及发货情况、增加运作透明度,解除后顾之忧。
货运什么较重要呢,就是安全、放心、方便快捷,这几点是较为重要的,只有运输的安全并不多。这个时候服务质量就成了行业决胜的先决条件!只有货物的安全**,那么顾客就会非常的放心,价格多少并不是太大问题。这个是必然的,只有信誉好,能够稳重求快,那就更好了。据专业人士了解到,现在我国的物流市场并不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从一些网上购物上就能看的出能够做的非常的好。
太仓祯通物公司
中国物流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很关键的阶段。从各项关键指标来看,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物流业大国,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降了下来,物流业也告别了高速增长阶段,进入转型发展新时期。一边是发展速度减缓,一边是成本效率改善压力加大,如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获得发展的新动能?在2016年中国货代物流发展论坛上,**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就中国物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物流成本高,既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关键难题。王微认为,这其中既有制度成本高的问题,也有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好,导致过度运输、重复搬倒的问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低下,而且我国物流行业的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作为一个大陆型国家,我国铁路在中长距离运输中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近年来我国生产力布局发生很大变化,以家电产业为例,以前可能每个省都有家电制造企业,随着竞争的发展,家电业在全国出现了四大集群,形成了产品集中生产供应全国的格局。家电物流的平均运距在增加,大量依靠公路运输明显不经济,这也是物流成本高企的原因。“就物流业供给侧改革而言,近期,降成本的任务应该是比较重的。”王微表示,改革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补短板,通过加快综合运输设施建设、铁路建设、中西部地区路网建设、农村路网的建设,让综合运输的各个环节能够实现高水准的对接,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有效供给。
与其他行业一样,物流业供给侧的改革,更多是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王微表示,物流产业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
一是进行服务创新。以分工深化和专业化为动力的物流服务创新,正在深刻改变物流产业的内容和结构。大量新兴物流服务的涌现及专业化发展,成为物流服务创新的主导。例如在运输领域就出现了快运、干线运输等新的业态。物流设施与要素投入服务也在日益专业化,推动物流支撑性服务的快速创新发展。例如,国际上就出现大量专门运营港口码头、集装箱等重资产的服务商,这些新行业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物流产业,也可以达到优化物流业结构的目的;二是技术创新。中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国际上技术创新可能是装备自动化、信息化、绿色化次*展开,而在中国,目前这三大任务是齐头并进。应该说,快速推进装备现代化很重要,过去我们将大量投资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例如我们的公路运输,在装备供给上就存在与现在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应该去掉低效低质产能。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深度应用为核心的物流技术创新,为物流产业实现*、深层次、大范围创新提供新途径和新动力,从物流作业到管理手段、再到商业模式、供应链整合;三是加快主体创新。以现代物流企业为**的物流组织创新不断加快,物流产业组织大型化、集群化和平台化趋势显着。大型物流集群的出现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四是物流方式创新。例如以多式联运为代表的新型物流运营方式,较大地促进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供应链形成,成为**物流一体化乃至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多式联运是在水、铁、公、空等多种运输服务方式均已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物流运营方式,是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多式联运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组合来形成高效的运输链,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对接和一体化发展,提高整个运输乃至物流过程的效益。因此,多式联运被认为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新世纪以来**物流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多式联运发端于国际集装箱的海铁联运和水水联运,并逐步扩展至以铁路为核心的铁水联运和公铁联运,目前则已扩展至空陆联运的发展阶段。多式联运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多种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物流装备、标准化及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对接和统一,有力地促进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大发展,为**供应链的加快形成和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五是制度创新。以促进竞争、提升效率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物流体制机制创新,是物流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基础。
王微同时认为,以多元创新为动力的物流发展即将出现新的格局,新格局的特征如下:一是物流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升级;二是物流创新发展加速物流成本水平下降;三是促进物流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传统上更多依赖物流设施装备及劳动力的大量资源投入,转向更多依靠物流管理知识、市场信息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等创新要素投入;四是现代化物流体系加快形成。即形成高水平综合运输体系、多样化供应链体系、**布局的物流中心和新型的物流发展支撑体系。